六茶共舞 三业并举 茶业大会热议如何让茶产业由大变强
  我国茶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显著的——茶叶种植一路高歌,产量快速上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已双双居于世界首位。但是,大而不强——产销之间明显不平衡,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国际市场开拓不力,出口量十几年来都在32万吨上下徘徊;行业整体市场份额有近3千多亿元,单体茶企的体量却非常小,到今年8月,全国只有9家茶企挂牌新三板,两家在港股上市,且规模均有限,营收达到亿元以上的寥寥无几。
上个月出台的《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中提出,2020年实现茶叶总产值和出口额翻番。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与CCTV-7《乡土》栏目共同主办的2016第三届中国茶业大会于12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围绕茶产业由大转强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而不强,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近年我国茶业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急剧提高。目前我国茶园面积超过了4千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20多万吨,都位居世界第一位。茶产业已成为优势产区和贫困山区的支柱产业。”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指出:“成就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突出。主要表现在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张,竞争力不够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认为,我国茶业存在传统农业特征明显、生产基础薄弱、茶园基本设施严重滞后、茶叶产品缺乏多样化、劳动力供求出现短板、生产成本快速升高等问题。
产销之间明显不平衡。“2015年我们茶叶总产量227.7万吨,国内消费约为135万吨,出口量约32.4万吨,深加工估计在15万吨左右,算下来有30万吨没有消费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家陈宗懋表示。“最近10年产业发展迅猛,消费主要在国内,每年出口基本在30万吨上下徘徊,全国有一千万亩茶园没有开采。我们早在2007年就号召各省不要再增加茶园面积了,但事实上每年都在以100多万亩的数量增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封槐松说:“这需要很大的市场容量去消化。我们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孙中华也给茶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加之‘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农业部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对于做强茶产业作出了具体部署。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划定茶叶生产优势区,确定茶叶生产最宜区;二要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茶叶育种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标准化生产;三要培育大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生产原料基地、有高标准加工设施和品牌的大型茶叶企业生态;四要打造大品牌,通过举办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创响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五要挖掘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借助‘一带一路’的实施,传播中华茶文化,扩大影响力。”
 
扩大产业范围,融合产业发展
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前提下,欲实现产值翻番,就必须提高茶叶的产出效益。陈宗懋表示,要通过新科技、新途径,扩大茶产业范围。他总结为“六茶共舞、三业并举”。所谓六茶共舞,是从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项进行深入开发。以用茶为例,我国在提高茶产业效益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EGCG是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成分,具有强抗氧化性,在心血管保健方面可担当重要角色。日本每年EGCG的产品达120亿美元,美国也有近100亿美元的收入,而中国仅有1亿美元的数量。差距悬殊,既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发展的落后,也彰显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所谓三业并举,则是指有效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重拳、套拳、组合拳,将茶产业从单一产业转变为复合产业,提高茶产业多样性,完成中国茶业从“茶叶大国”到“茶叶强国”的转变。
当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迅猛发展,茶乡旅游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当地茶农增收和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有力抓手,也是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与CCTV-7《乡土》栏目共同推出《乡土·行走魅力茶乡》这样一档关于茶乡旅游节目,将挑选6-10家优秀茶乡,展示茶乡美景和茶文化。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主任吕明宜表示,“节目计划明年上半年拍摄并播出,希望通过大平台的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茶产业及茶乡旅游发展。”
与此同时,应借助深加工解决茶叶产销失衡的问题,提升茶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陈宗懋院士指出,茶叶深加工大有用武之地,“像夏秋茶,口味不太好,但茶多酚含量很高,可以用有效的方法提取出来。目前我国每年深加工的量不过10万—15万吨”。
“深加工产业用约15万吨的中低档茶原料,占茶产量7%—8%的量,创造了中国茶叶综合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表示,茶业需通过现代技术提取成分和组分,将茶产业从传统农业扩展到大健康产业领域,包括人类的健康、动物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他强调说,“想把茶饮料做得更好,必须朝功能性发展”,同时还预测,茶黄素将是新一轮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主流。
 
加强质量管理 打造自有品牌
“在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的背后,我国的出口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的增长非常缓慢,平均下来大概是每年3%左右,有时候还会下滑。在出口方面,我们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刘仲华指出。
“为什么出口量不容易上去?农药残留是主要问题之一,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去解决。”陈宗懋院士指出。
肯尼亚农业与畜牧业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John Kipkoech Bore介绍了他们在茶业质量安全管控上的一些做法。在肯尼亚,质量控制始自茶园这个环节。茶农采茶有相应的规范,以保证不符合标准的茶叶不会被采摘。加工时也要按照ISO相关标准执行。最终成品要根据国际标准进行评估。肯尼亚所有的茶叶加工厂,每年都要接受针对性的年检,通过后才能更新执照,继续生产茶叶。检验由肯尼亚的检验标准局执行,参与的人员有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还有熟悉国际标准的人员,此外,样品也会寄到第三方机构去进行独立的检测。
2014年斯里兰卡茶叶出口额达到了16.5亿美元,占全国外汇收入的15%,茶叶在农业总收入中占65%,约占全国GDP的2%。斯里兰卡茶叶局国际推广部主任Hasitha De Alwis说,斯里兰卡在出口上的优异表现得益于转型打造自有品牌。20世纪90年代以前,斯里兰卡主要为跨国企业提供原材料,此后才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到2014年,盒装茶和袋装茶已占到斯里兰卡茶叶出口的40%—45%。我们有160种不同口味的加味茶,未来还会进一步进行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尝试去打造一些新产品。咖啡有卡布奇诺,拿铁和摩卡之分,现在斯里兰卡茶叶也推出了拿铁红茶,摩卡红茶。为适应现代消费习惯和趋势,我们还推出了一些茶的胶囊或片剂等深加工产品。”
印度也在致力于从散装茶的出口转向品牌茶的出口。印度茶叶研究所所长Anoop Kumar Barooah博士介绍说,“印度的茶叶出口企业,要推广印度原产地茶,则必须采用印度茶委员会统一推出的产品标识;同时还有一些推广方面的资金的支持,最高五百万卢比,主要用于支持出口商去设立一些展厅,茶室或零售店面的宣传,或用于鼓励各品牌和茶叶委员会一同参与国际性的展会。”
印度茶委会也极其重视原产茶品牌的保护。大吉岭茶是1999年首批通过印度茶叶委员会进行注册保护的地理标识,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成功申请了地理标识认证,以保护大吉岭茶不会遭到模仿。
热门活动
秘书处
电话:010-82106329
传真:010-82106329
邮箱:capiaccti@capiacct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南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