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群山巍巍。鄂西茶叶企业湖北省青翠源茶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一袋袋50千克装的茶叶摞得足足有12层高。工作人员捻起一撮待封装的茶叶递过来,记者凑近一闻,清香扑鼻而来。
厂房外的展示架上,陈列着朴素雅致的200克装小盒茶叶,盒子上印着法语、阿拉伯语文字。“这些茶叶是出口摩洛哥的。摩洛哥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同时,法语也在摩洛哥广泛使用。”公司总经理钟美琳说。
湖北省青翠源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鹤峰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交通并不便利,至今未通铁路。这里的茶叶如何销往万里之外的非洲?
作为“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鹤峰县位于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境内多山、气候湿润,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重要产区。
鹤峰茶叶虽然品质好,但曾经只是作为原料供应地,与国外消费者缺乏直接联系,在品牌认可度上长期处于劣势,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
多年前,湖北省青翠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珏打听得知,摩洛哥人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蔬菜少,居民普遍有饭后饮茶的习惯,单次冲泡用茶量大,且茶叶需求量仍在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于是,2011年起,刘珏带着公司的业务人员开始在摩洛哥开拓市场。
来到摩洛哥,现实给刘珏浇了一盆冷水。城市里的传统经销商牢牢占据着本地市场,无从下手。“我们只能去当地茶商看不上的偏远农村推销,再试着慢慢往城市拓展。”刘珏说。
刘珏开始带着10多个人走村串户。“我们在村里的平地上搭起舞台,摆上两张桌子,放上小饼干,现场煮茶、倒茶,还表演中国武术。看到有外国人卖茶,当地人觉得很新奇,不用吆喝,就一层一层围满了人。”刘珏笑道,表演结束后,1辆小货车配上10辆摩托车,他们再到当地寨子里挨家挨户推销茶叶。
公司专门设计了体现土家族、苗族特色形象的卡通标识印在茶叶包装上。刘珏和同事们穿上艳丽的衣服,把茶叶送到村民家中,请村民品尝,介绍这是来自遥远的中国湖北鹤峰的茶叶,颜色清亮、干净好泡。
4年时间,刘珏带着营销团队去了50多个市镇,有些市镇去了10多次。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后,通过向小卖部供货,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茶叶销售规模稳步扩大。
随着茶叶销量走高,公司决定在摩洛哥投资设厂。从鹤峰出厂的50千克大袋茶叶,在当地工厂二次加工后变成了200克的小包茶叶。
钟美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摩洛哥的生产线已扩大至5条,聘用工人70多名。
除了青翠源,在鹤峰县走马镇,还有一家茶企也将中国茶香带向世界。
2019年,浙江宁波商人朱银火创办鹤峰县凯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在鹤峰县走马镇建成出口茶加工厂。
这座现代化的出口茶加工厂2023年投产后,当年便出口茶叶6600余吨。凯荣实业公司总经理周平说:“公司70%以上的茶叶都出口到了非洲。”
“我们为非洲的消费者提供了健康且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产品,既丰富了非洲的茶叶市场,又进一步加强了中非的经济合作与民间交往。”周平说。
除了民间的努力,鹤峰当地政府也千方百计为种植优质茶叶提供支持和引导:根据进口国的需求,量身定制种茶、采茶、加工的一系列标准,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建设有机茶园,对农药残留、卫生质量把关,提高产品质量;面对人工成本高的现状,推广茶叶采摘机,利用大规模机械化降低成本;推广专业茶叶合作社,为茶叶种植、管理等环节提供指导……
鹤峰县委书记彭元洪说,鹤峰的目标是打造中国优质茶叶生产和出口基地。
大规模开展机械化采茶,仍离不开鹤峰茶农的辛勤劳动。夜色渐深,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茶园却并未“睡下”。茶山上,村民刘柏芝和妻子正在熬夜抢收自家茶叶。
戴着头灯、手持采茶机,刘柏芝动作娴熟,袋子里的茶叶不一会儿便装得满满当当。
“夜里凉快,一晚上能收一千斤。”刘柏芝说,他家里有25亩茶园,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
刘柏芝所在的木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管理着约1万亩茶园。当地茶企正是以这样的合作社为媒介,联结起3.1万种植户,从而实现对茶叶种植的源头管理。
2023年,鹤峰出口茶叶9076吨,占湖北省茶叶外贸总量的38%。预计2024年,鹤峰茶叶出口额将达到5000万美元。茶叶出口在满足世界消费者饮用需求的同时,也惠及鹤峰县广大茶叶种植户。
为推动共同富裕,中国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鹤峰县,茶叶已成为振兴乡村、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像刘柏芝一样通过种茶过上好日子的家庭,正越来越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