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好绿茶品牌推介:“开阳县富硒茶”接力“南贡茶”大步向前!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贵州省茶叶协会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暨第16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将于2024年4月18-20日在贵州湄潭举办,大会以“上春山 寻好茶 干净黔茶 全球共享”为主题,聚焦绿茶品牌培育,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将于活动期间发布中国好绿茶地图,颁发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用品牌牌匾,发布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企业品牌名单。

开阳县农业农村局推介了“开阳县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本期为大家分享“开阳县富硒茶”品牌故事。

开阳富硒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自“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贵州省开阳县。开阳,北纬26。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多山多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开阳,又与北斗七星中开阳星重名,是中国民间的信仰,人民崇拜的象征。开阳富硒茶历史积淀厚重,其前身南贡茶是经乾隆皇帝赐名的贵州名茶,独特的地貌和气候造就了开阳茶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品质内涵,传承的爱茶人士赋予了开阳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开阳富硒茶的前世今生。

起源之南贡茶

开阳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已有种植,明清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南贡茶是经乾隆皇帝赐名的贵州名茶,原产于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白沙坡一带,为当地灌木丛茶,长于熟土坎上,茶树高约1-2米,叶片厚约0.5毫米,色泽青绿。冲泡后的贡茶茶色淡绿明亮,叶芽竖立,犹如雪后春笋,甚为美观,茶水稍冷后呈葡萄红色,入口清香味醇,回味悠长。自乾隆皇帝赐名南贡茶后主要集中在南贡河北岸交通便利的马桑坪集散贸易,马桑坪因此改名南贡场,成为乾嘉道咸时期(1750-1860)开州著名的17个大集市之一,也是贵州历史上罕见的因贡茶而形成的著名集市。

历史见证之南贡茶

南贡茶及其贸易集市南贡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南贡和白沙坡同属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南濒南贡河,附近还有乾隆年间南贡茶鼻祖扬威将军梅仕奇墓、许家桥和贡茶贸易古道两千多米等茶马古道遗存,是清代贵州茶马贸易繁荣昌盛的历史物证,也是南贡茶融入中国茶马贸易的历史见证。南龙南贡有保存完整的南贡茶鼻祖杨威将军梅仕奇墓,道光二十八年(1848)立有墓碑,碑文注明“贵州贵阳府开州管下弟里南贡场居住”,已公布为开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桥是“茶马古道”的历史见证。该桥是1774年著著名数学家、开州知州屈曾发设计并亲撰碑序、当地富绅许潢捐资修建的著名石拱桥(现残存一拱)。南贡河两岸艰险崎岖的羊肠小道因桥道建成变为通途,南贡茶通过许家桥进入大羊场(今龙岗镇)顺商道源源不断运销贵阳及全国各地,成为名扬全国的著名贡茶。

目前,南龙乡老茶树、古茶树随处可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龙乡中桥村百果园组农户邹基平房后土干上的古茶树,该茶树树干高达3米以上,根部直径20CM以上,树冠覆盖周围3米以上,据专家考证树龄接近千年。

复苏之南贡茶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开阳县内开辟了1个国营茶场,25个公社办茶场,28个大队办茶场以及29个生产队办茶场,栽种面积扩大,产量由较大提高。从1956年,使用木质制茶机和竹制烘烤笼背生产的“功夫茶”,到国营双流茶场生产的“南贡茶”、红茶,花茶场生产的“茉莉花茶”等,远销省内外,其中出口红茶,做工精细,色泽乌黑油润,茶汤红艳,得到国家对外综合贸易部发给的“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销往东南亚等地。全县茶园面积由1949年5532亩增加到1990年的1.25万亩,产量由6.75万公斤增加到27.1万公斤。

开阳县人民政府还与贵州省微量元素研究所、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深入挖掘南贡茶的科技与文化内涵。经过科学研究分析,开阳产茶区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并且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形成了南贡茶原产地极其独特而又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开展南贡茶科学研究的同时,开阳县文化部门还分别与贵阳日报社和贵州电视台合作,先后在《贵阳日报》和贵州卫视等媒体推出《开阳南贡茶》,对南贡茶400多年悠久历史及其文化内涵作了初步挖掘。2003年,开阳县被命名为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后,逐步形成了南贡茶系列富硒茶叶为代表的富硒茶叶品牌,南贡茶系列茶叶已行销省内外,并先后获贵州省有机茶认证和上海茶文化博览会金奖。

南贡茶开始复苏,其品牌效应初露曙光。然而,南贡茶与其他黔产品名茶一样受到茶园种植面积有限、总产量偏低,品牌效应及量挖掘宣传不够、市场占有率低,品牌效应及拳头产品亟待加强等诸多困难,南贡茶必须与全省其他产茶区和其他知名黔茶加强横向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不断做大产量,做强品牌,才能最终走出困境,真正实现南贡茶与黔茶的共同振兴。

正名之开阳富硒茶

2008年7月1日成立开阳县茶叶工作办公室,隶属于开阳县农业局。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因历史积淀和现实推进,开阳茶产业飞速发展,茶产业俨然成为开阳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开阳地处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与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同为三大硒区。在全国72%的地区缺硒的状况下,开阳县却有99.91%以上土壤富含硒元素,丰富了开阳茶的内涵品质,开阳富硒茶成为开阳茶叶地域公共品牌开始创建。2013年7月30日国家质监总局授牌“开阳富硒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此“开阳富硒茶”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打造的主流市场。2018年“开阳富硒茶”获得中国十大富硒品牌荣誉。

十余年来,开阳县抢抓各级各部门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充分利用农村“三变”模式带动乡镇、村合作社发展,以脱贫增收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抱团突击的方式,强力推进“开阳富硒茶”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在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示范带动、质量安全监管、茶旅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开阳现已建成茶叶基地17.03万亩,投产茶园近16万亩,年产干毛茶产量1.058万吨,年产值近20.52亿元,带动农户40000余户,实现年户均增收12000元。已建成万亩茶叶专业乡(镇)5个,5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15个。有茶叶企业64家(含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含2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引进加工生产线59条(其中:大宗绿茶27条、名优绿茶21条、红茶9条、精制生产线2条),加工厂房23200平方米,加工品种由单一名优绿茶延伸到大宗绿茶、红茶、乌龙茶、碾茶、白茶等品种。茶叶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通过SC认证企业23家,通过有机茶园认证8500亩,通过无公害认证65000亩,各类产品抽验检测合格率达100%,部分产品通过欧盟465项检测指标,“地理标志产品·开阳富硒茶”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推出产品45个,注册商标35个。

近年来,“开阳富硒茶”在省内外各类茶事活动和产品评选活动上获奖46次。开阳县已初步建成云山茶海、南贡河富硒茶叶园区、蓝芝茶庄、黔茗湖农业旅游观光综合体等一批茶旅一体化建设项目,形成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茶艺表演、旅游购茶等“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良好格局。

蓬勃发展之开阳富硒茶

独特的山地地貌以致开阳常年云雾缭绕,平均海拔1200米,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多样性立体气候,高山云雾的特点造就了开阳富硒茶独特的滋味品质。开阳地处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全县99.91%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硒含量达0.176-2.43毫克/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富硒的土壤造就了开阳富硒茶的内涵品质。开阳富硒绿茶,外形匀净、色泽绿润,汤色明亮,多栗香带花香,滋味醇正回甘。开阳富硒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明亮,香气甜香、带品种花香,滋味甜醇。开阳富硒茶,她隽秀的香气和回甘带给人美的享受,她丰富的内含物及硒元素带个人健康活力,她倡导“绿色、生态、富硒”的精神引导人们追求生命质量的更高层次。

开阳全县茶产业的发展建设主体90%以上是以企业、合作社,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农户建设的。茶园亩产值、茶叶产品加工升值空间大,茶文化茶旅游发展前景良好,茶产业正逐步成为开阳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在纵向的产业发展上,农民可以沿着茶产业链获得茶叶种植、采摘、管护、生产、精深加工等收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进入茶叶加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可以成为茶园管护采摘季节性用工等。近年来,通过茶园用工、加工用工等方式带动3万余农户投劳增收(占全县农村居住户的40%),实现茶区户均增收1.2万元。带动了40户贫困户98人参与茶产业的发展,贫困户户均增收2200元。在横向的产业发展上,农民可以获得更加多元化的经济收入,如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开“农家乐”的形式,获得餐饮、住宿、娱乐服务等收入。

注:内容由开阳县农业农村局提供,转载请标明出处。

热门活动
秘书处
电话:010-82106329
传真:010-82106329
邮箱:capiaccti@capiacct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南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