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 2022 年(秋季)报告发布!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发布《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2022年(秋季)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摘要

2022年以来,全球农产品市场震荡加剧,拉尼娜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加深,2月份爆发乌克兰危机以来加剧全球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大宗农产品价格历经过山车式震荡,逆全球化抬头推升粮食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贸易的脆弱性,贸易格局正在剧烈改变。目前,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动向。一是全球粮食呈现不均衡危机。今年以来,多个主产国旱涝灾害致全球粮食供需平衡转紧,叠加疫情、冲突、金融、能源、物流等多方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分配机制受到干扰。二是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自2021年1月起骤然上涨,今年3月份创历史新高后连续六个月下降,但各国粮食价格通胀仍然很高,国际市场价格远未返回正轨。三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格局重塑。前三季度,中国除大米、牛肉进口增长较快以外,小麦、玉米、大豆和棉油糖肉乳进口量均大幅下降,进口来源格局变化较大。

大米:2021/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创历史新高、供求整体宽松,受主产国旱涝灾害影响,预计2022/23年度大米减产。前三季度国际大米价格总体上涨、期间略有波动,后期价格受美元汇率、主产国出口限制等影响,国际米价上涨空间有限、甚至可能小幅回落。因国内饲用、工业用米需求旺盛,前三季度中国大米进口量、额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预计四季度大米进口需求仍然较旺,但是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可能会导致进口增速放缓。

小麦:前三季度全球小麦供给持续宽松,主产国小麦长势良好,2022/23年度消费、贸易量略降,库存增加。国际小麦价格经历了快速上涨、高位震荡和波动回调三个阶段,目前价格已恢复至年初水平,后期受种植成本高企、地缘冲突等影响,预计国际麦价仍将保持高位。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小麦662.2万吨、同比降12.8%,预计后期进口将保持平稳,全年进口规模不及上年,或达到750万吨左右的高位。四季度全球小麦供给有保障,但仍需要警惕极端气候和地区冲突的持续效应。

玉米:2021/2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创历史新高,但受前期极端高温和干旱影响,今秋玉米产量受到影响,2022/23年度全球产量预计同比下降4%,导致供应关系进一步趋紧。前三季度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4月国际玉米价格因地缘冲突强势上涨至2012年以来新高,6月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叠加玉米种植面积数据利空导致玉米价格加速下跌至乌克兰危机爆发前水平,7月欧盟和美国高温干旱天气导致产量预期下降,玉米价格反弹,后期看,俄乌局势仍有变数,导致国际玉米供给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玉米价格维持高位震荡趋势。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玉米1846.3万吨、同比减25.9%,预计全年进口同比减20%—25%,饲料粮需求回升预期2023年进口将同比增长。

大豆:2021/22年度全球大豆减产约3%,短期供需保持紧平衡状态,预计2022/23年度大豆产量创新高,长期供需形势乐观。上半年国际大豆价格创近十年新高,短期将继续保持高位震荡态势,受美联储加息与大豆供需关系宽松等影响,预计价格或呈震荡下行走势。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大豆6904.7万吨、同比减6.7%。考虑到国内生猪养殖饲用消费带动大豆压榨增加,预计四季度中后期大豆进口将逐步回暖,但全年进口仍较上年有所减少,2023年进口将较今年有明显增加。

棉花:2021/22年度全球棉花供求基本平衡,但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通胀高企导致棉纺织品消费疲软影响,前三季度全球棉花价格先涨后跌,四季度仍有下降空间。2022/23年度受全球棉花供求宽松、经济增速放缓、美欧抗击通胀等因素影响,预计2023年国际棉价仍有下跌压力。由于国内消费疲软、国际棉价大幅高于国内,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棉花144.9万吨、同比减11.7%,预计全年棉花进口将降至180—210万吨,2023年棉花进口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食用植物油:多因素致2021/22年度全球植物油供需偏紧,全球贸易量大幅下降,2022/23年度主要油品产量预期增长,紧平衡有望得到一定缓解。国际价格整体呈高位增长,创出历史新高,近期主要油品价格大幅下跌,预计仍将以震荡下行为主。前三季度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大幅下降,四季度补库存进口动力增强但难回高位,全年进口预计降三成。

食糖:2021/22年度全球食糖供需形势持续偏紧,全球贸易量小幅增加,因产量增幅超过消费增幅,预计2022/23年度供应将趋于宽松。前三季度国际原糖价先降、后回升、再回落,在每磅17.5—20.5美分高位震荡,均价为每磅18.9美分、同比增7.7%,预计2022/23年度在每磅15.5—18.5美分区间震荡。因配额外进口利润持续为负,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食糖350.3万吨、同比减8.7%。由于国内进入产糖季,加之结转库存水平较高,预计四季度进口减少。2022/23年度供给过剩预期叠加多国宏观经济衰退担忧,对2023年国际糖价形成压力,现行进口政策下2023年进口可能增加。

猪肉:前三季度欧美等主产国猪肉产量下滑,但中国增产带动全球猪肉产量略增,2022年全球猪肉产量将略有增长、贸易量下滑。预计2023年猪肉产量保持增长、但贸易量继续减少。受乌克兰危机、能源价格和饲料原料价格攀升等因素影响,国际猪肉价格触底反弹,基本呈连续上涨趋势,预计后期高位震荡,2023年继续上行缺乏支撑。前三季度中国猪肉进口量持续低位,进口规模大幅度缩减五成以上,预计2023年进口继续下降。

牛羊肉:2022年全球牛羊肉供求形势持续偏紧,贸易增速相对较快。多重因素扰动国际粮价和畜牧养殖成本,其中汇率影响显著,牛肉价格持续高位,羊肉价格由升转降,预计四季度以及2023年国际牛羊肉价格还将继续下行。前三季度中国进口牛肉194.3万吨、同比增11.8%;羊肉27.3万吨、降17.8%,整体低于上年同期。

乳制品:受天气条件不利饲草生产、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主产区牛奶产量预计同比降0.5%,全球供应紧张,2023年预计牛奶生产有所恢复。受乌克兰危机、全球贸易活动增速放缓尤其是中国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影响,前三季度国际乳制品价格先涨后跌,四季度仍有下行空间,全年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2023年维持高位下降趋势。中国乳制品进口量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由于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的特殊保障机制将于2024年取消,预计四季度进口或将增长,全年进口同比下降15%—20%,预计2023年进口同比转正。

大米

一、国际农情

2021/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创历史新高、供求整体宽松,受主产国旱涝灾害影响,预计2022/23年度大米减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预测,2021/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25亿吨、同比增1.4%,消费量5.22亿吨、同比增2.3%,期末库存比37.9%,较上年增0.9个百分点。因主产国发生严重旱灾或洪涝灾害,预计2022/2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13亿吨,较2021年的历史高点下降2.4%,但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预测下调2022/2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05亿吨、同比降2.0%,为2015/16年度以来首次下降。今年夏天受干旱或严重洪灾等不利天气影响,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米预期减产,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前三季度国际大米价格呈剧烈震荡涨势,后期受美元汇率、主产国出口限制等影响,价格可能继续波动、小幅回落。2022年前三季度国际大米价总体呈现“上涨→下跌→上涨”剧烈震荡趋势。1—5月国际大米价格受小麦价格飙升带动持续上涨,6—7月亚洲主要出口国新米集中上市、导致价格出现下跌,8—9月巴基斯坦严重洪灾导致潜在减产,泰国与越南拟联合涨价,国际米价又强势反弹。作为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今年夏季印度水稻主产区遭遇高温干旱天气,稻米预计减产700—800万吨,加之其国内通货膨胀率连续8个月超过6%,为抑制国内大米价格上涨,印度9月9日起实施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国际大米价格偏强运行。9月国际大米价格(曼谷离岸价,25%含碎率,下同)达每吨427美元,环比涨1.7%、同比涨8.9%。后期,随着全球大米产量、库存量双降,消费量创历史新高,印度碎米出口禁令效应显现,国际大米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动力。然而,美元持续升值、主产国出口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国际米价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落。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国内需求增加,前三季度中国大米进口量、额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受国内外大米价差驱动、饲用和加工用碎米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中国稻米进口量保持平稳增长,累计进口稻米504.8万吨、同比增40.7%,自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泰国进口量合计占比超95%。其中,印度稳居我大米进口第一来源国,前三季度累计进口204.2万吨。总的看,国内外价差呈缩小趋势,工业和饲料用碎米消费趋增,预计四季度大米进口继续保持高位,但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可能会导致进口增速放缓。

小麦

一、国际农情

前三季度全球小麦供给持续宽松,主产国小麦长势良好,预计2022/23年度将延续供给宽松态势,消费、贸易量略降,库存增加。2021/22年度全球小麦产量7.79亿吨、同比增0.6%,消费量7.75亿吨、同比增1.7%,贸易量1.96亿吨、同比增3.4%,期末库存2.93亿吨、同比增0.7%,库存消费比37.9%,较上年增0.3个百分点。其中澳大利亚、欧盟、乌克兰等地产量增加弥补了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干旱导致的减产。三季度以来,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影响开始显现。预计2022/2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7.87亿吨、同比增1.0%,消费量7.74亿吨、同比降0.1%,贸易量1.92亿吨、同比降1.9%,期末库存3亿吨、同比增3.2%,库存消费比38.4%,较上年增0.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澳大利亚、欧盟产量增长,俄罗斯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小麦饲用减少,消费将不及上年;乌克兰、阿根廷和印度的出口量下降,以及中国、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的采购量减少,导致全球小麦贸易水平下降;俄罗斯库存增加进一步推动全球库存预期上涨。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前三季度全球小麦价格经历了快速上涨、高位震荡和波动回调三个阶段,后期仍将保持高位。年初,连续两年拉尼娜现象引发小麦市场供应紧张情绪,支撑麦价高位运行,至今年2月份连续10个月涨幅同比超过30%;2月24日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价格进入大幅上涨通道,日均涨幅6.3%,3月3—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突破2008年每蒲式耳1280美分的高点,最高达1425.1美分。3月中旬至5月下旬,受乌克兰危机持续焦灼、主产国出口限制措施和印度、法国等主产区干旱的影响,CBOT小麦价格在每蒲式耳900—1300美分的区间高位震荡。5月下旬以来,受北半球新麦丰收上市、市场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麦价支撑因素减少,同时美国为抑制国内通胀采取加息政策,导致美元走强,炒作资本抽离市场,带动国际粮食价格回落至乌克兰危机前水平。9月CBOT小麦价格为每蒲式耳852.7美分,环比涨8.7%、同比涨21.1%。后期,由于对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美联储加息信号显著,黑海局势后续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小麦价格预计将高位震荡。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中国今年小麦进口来源较上年有较大变化,5月以来进口数量和节奏放缓。前三季度累计进口662.2万吨、同比降12.8%,进口来源自美国转向澳大利亚、法国等,自澳进口占比由上年的24.7%增至68.2%、进口量同比增加1.4倍,自美国进口占比降至不足0.1%。近期,玉米、大麦等饲用谷物价格上涨,小麦进口或有回升态势,但预计全年进口规模不及上年,或达750万吨左右的高位。

玉米

一、国际农情

2021/2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创历史新高,预计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小幅下降。2021/2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约12.2亿吨、同比增7.8%,消费量12.0亿吨、同比增5.2%。其中美国玉米产量3.83亿吨、同比增6.8%,巴西1.13亿吨、同比增30.1%。2022/23年度,全球玉米收获面积预计为2.02亿公顷,同比减少360万公顷,产量预计为11.69亿吨、同比降4.0%,期末库存量为3.01亿吨、同比减1.9%,供需偏紧。受极端高温和干旱影响,欧盟和美国均将减产。其中,欧盟2022/23年度玉米产量预计5620万吨、同比降20.8%;美国2022/23年度玉米播种面积为3586万公顷、同比降5.0%,产量预计3.53亿吨、同比降7.8%。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乌克兰2022/23年度玉米播种面积为460万公顷、同比降16%,产量预计3150万吨、同比降25%。南美地区2022/23年度玉米产量预期迎来大幅增长,其中巴西玉米产量预计1.27亿吨、同比增12.5%,阿根廷预计为5500万吨、同比增6.8%。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前三季度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短期内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呈上升趋势。1—2月,国际玉米价格连续走高,保持了连续6个月的涨势。受乌克兰危机影响,3—4月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继续强势上涨,4月份CBOT玉米价格上涨至每吨322美元,创2012年以来新高。5月份美国玉米播种进度加快,缓解了市场对春播延误的担忧,加之俄乌局势趋缓、出口市场紧张预期有所松动,CBOT玉米价格下跌。进入6月,美国玉米主产区高温少雨,CBOT玉米价格恢复上涨,但6月16日美联储超预期加息75个点,市场流动性收紧,大宗商品市场拉开下跌序幕,玉米价格结束了此前连续8个月上涨的态势。6月末USDA公布的玉米种植面积数据利空加剧玉米价格下跌速度,CBOT玉米价格跌至每吨246美元,创今年2月以来新低。8月份,受欧盟和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高温导致的2022/23年度产量预期下降,以及美国出口减少影响,玉米价格开始回弹,9月份CBOT玉米价格为每吨266.5美元、环比增7.4%。主产国的天气恶劣、出口国库存水平较低、全球产量预期下降、俄乌局势不确定性,预计短期内将持续拉动国际玉米价格上涨。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前三季度中国玉米进口量同比下降,进口来源从乌克兰转向美国,预计全年进口量将低于上年。前三季度累计进口1846.3万吨、同比减25.9%,自美国进口1325.3万吨,占比71.8%;自乌克兰进口491.3万吨,占比下降至26.6%。国内深加工需求下降,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导致自乌克兰进口减少,预计2022年玉米进口量较上年减少22.5%至2200万吨。随着国内饲料粮消费需求回升,预计2023年进口将增加。

大豆

一、国际农情

全球2021/22年度大豆减产约3%,短期仍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预计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创新高,长期供需前景乐观。受年初的旱涝天气持续影响,南美大豆主产国2021/22年度大豆减产明显,导致全球2021/22年度大豆产量降至3.56亿吨、同比减3.5%。其中,巴西大豆产量为1.27亿吨、同比减9.0%,阿根廷4400万吨、同比减4.8%。大豆主产国中仅美国增产,收获大豆1.22亿吨、同比增5.9%。后期预计受南美大豆主产国产量恢复影响,全球2022/23年度大豆产量将创历史新高,达3.91亿吨、同比增9.9%。其中巴西新季大豆种植面积将首次超过1亿英亩、同比增3.5%,产量预计为1.52亿吨、同比增19.7%,美国大豆产量为1.17亿吨、同比减3.4%,阿根廷5100万吨、同比增15.9%。当前北美大豆收获进展顺利,南美大豆增产预期较强,全球大豆供应前景乐观。但受今年上半年南美已收获大豆减产的影响,在南美新季大豆能够供应市场之前,全球大豆供需仍维持紧平衡状态。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上半年国际大豆价格创历史新高,短期保持高位震荡态势,预计后期受美联储加息与大豆供需关系宽松等影响,价格或震荡下行。受主产国预期不稳、能源和金融市场波动横向传导、化肥价格高企等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美国CBOT大豆平均价格每吨502.4美元、同比涨42.7%,仅次于2012年的536.6美元,为历史第二高。今年上半年,在南美大豆主产国减产、乌克兰危机爆发、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刺激下,CBOT大豆价格持续上涨,于6月9日涨到每吨655.4美元,创近十年新高。后因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阿根廷政府出台“大豆美元”政策,大豆价格逐步承压震荡波动,基本在500—550美元高位区间运行。前三季度,CBOT大豆平均价格为每吨568美元,同比增10%。预计短期内受全球大豆供需紧平衡以及南美大豆播种期天气炒作等因素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以高位震荡偏弱运行为主,长期受美联储加息、大豆供需关系宽松等影响,大豆价格或呈震荡下行走势。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中国前三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预计四季度大豆进口将逐步回暖,但全年进口仍将较上年明显减少,2023年大豆进口量同比或有明显增长。前三季度累计进口大豆6904.7万吨、同比减6.7%,预计全年大豆进口量将比上年有所减少。自巴西、美国进口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95%以上,其中自巴西进口4650.1万吨、同比减5.1%,自美国进口1936.5万吨、同比减15.8%。受国际大豆价格创新高、国内饲用需求下降、大豆压榨利润长期低迷等因素影响,从6月开始,国内大豆进口量较往年同期显著减少,其中今年6—9月大豆进口约3100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3.3%,创近六年新低。进口大豆到港量下滑致使国内油厂压榨以消耗旧库为主,国内豆粕库存维持低位运行。随着国内豆粕需求增加,下游消费需求旺盛提振油厂压榨,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于美新季大豆11月到港后开始出现明显回暖。同时,此前阿根廷为促进大豆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出台“大豆美元”政策,刺激贸易商加快大豆销售速度,预计四季度自阿根廷进口大豆到港量会有明显增加。预计202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较今年有明显增长。

棉花

一、国际农情

2021/22年度全球棉花增产、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22/23年度供求关系更趋宽松。USDA最新预测,2021/22年度全球棉花播种面积4.85亿亩、同比增3.0%,产量2515.6万吨、同比增3.7%,消费量2555.4万吨、同比减4.7%,期末库存1856.3万吨、同比降1.7%,库存消费比72.6%,同比增0.8个百分点,供求基本平衡。从主产国看,2021/22年度美国棉花收获面积403万公顷、同比增20.3%,产量383.7万吨、同比增20.6%;印度棉花收获面积1240万公顷、同比减4.6%,产量598.7万吨、同比减0.4%;巴基斯坦棉花收获面积200万公顷、同比减9.1%,产量126.3万吨、同比增28.9%;巴西棉花收获面积160万公顷、同比增16.8%,产量287万吨、同比增21.6%;澳大利亚棉花收获面积69万公顷、同比增1.1倍,产量125.2万吨、同比增105.2%。乌克兰危机爆发致部分港口关闭,国际运费大涨、国际贸易受限对全球棉花供给造成了不利影响。进入三季度,国际贸易运输通道逐渐正常,棉花供给恢复。预计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达2570万吨、同比增0.9%,播种面积4.87亿亩、同比增0.4%,库存消费比76.0%,同比增7.8个百分点,供求更趋宽松。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前三季度全球棉花价格前期快速上涨、后期持续下跌,预计2023年国际棉价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2月份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国际原油及谷物价格大幅上涨,印度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豁免,叠加资本市场炒作以及美国、印度等棉花主产国遭遇严重干旱等情况,国际棉价大幅上涨。代表国际棉花价格的Cotlook A指数月均价从1月份的每磅132.33美分上涨到5月份的163.75美分,累计涨幅达23.7%。二季度以来,欧美等国家通货膨胀严重,美联储连续三次加息,欧洲央行也大幅加息,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美欧大幅加息致全球货币流动性收紧,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明显回落,美欧消费者服装消费能力下降,国际棉价高位回落。Cotlook A指数9月均价从6月份的每磅154.17美分跌到117.60美分,累计下跌23.7%。前三季度Cotlook A指数均价为每磅142.3美分,同比涨52.4%。在全球棉花供需宽松的背景下,四季度国际棉花价格仍然有下行压力,预计呈弱势震荡格局。但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仍然继续、美欧加息程度走势不清晰等因素,2023年棉花价格走势仍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前三季度中国棉花进口量下降超两成,进口来源趋于集中。前三季度累计进口棉花144.9万吨、同比减23.4%。其中自美国进口95万吨、同比增26.6%,巴西30.5万吨、同比降37.7%,两者合计占中国棉花进口总量的86.6%,较上年同期增长19.5个百分点,贸易集中度较高。当前国内棉花消费整体疲软,供给充裕,且国际棉价大幅高于国内,用棉企业进口积极性不高,预计全年进口规模在180—210万吨之间,比上年减少。

食用植物油

一、国际农情

2021/22年度全球植物油供需偏紧,全球贸易量大幅下降,2022/23年度主要油品产量预期增长,紧平衡有望得到一定缓解。受加拿大油菜籽产区和南美大豆产区严重干旱、乌克兰危机持续焦灼、马来西亚油棕园劳动力不足、农资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22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为2.1亿吨、同比仅略增2%。其中,菜籽油产量下降,豆油持平,棕榈油和葵花籽油增产3%—4%。受全球经济低迷、供应链不畅、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植物油消费和贸易受到明显抑制,其中,消费量增幅小于1%,远低于十年平均水平;贸易量同比降7%以上,棕榈油和菜籽油降幅超10%。2022/23年度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预计达2.2亿吨、同比增4%,消费量2.1亿吨、同比增3.2%,略低于产量增长。其中,由于加拿大、欧盟等油菜籽主产区丰产预期增强,菜籽油预计增产至3100万吨、同比增8%,其次是棕榈油和豆油,增幅均在4%左右,葵花籽油增幅较小约1.1%。贸易量预计将恢复性增长10%左右,其中菜籽油和棕榈油预计分别增长25%和15%,葵花籽油下降5%。2022/23年度植物油供应相对宽松,但天气条件、能源价格、出口国政策、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国际植物油市场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2021/22年度国际价格整体呈高位增长态势,近期主要油品价格大幅下降,需求释放或对未来几个月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预计2022/23年度价格将震荡下行。进入2022年,受不利天气条件、流动性过剩、原油价格上涨、乌克兰危机爆发、出口国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植物油价格持续上涨,3月份FAO植物油价格指数涨至251.8点,创历史新高。6月份因新季油籽增产预期较强、印尼加速释放棕榈油库存,加上对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国际植物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截至9月底,国际植物油价格已跌至19个月以来最低水平。预计四季度进口国集中补库、原油价格反弹、生物燃料需求旺盛等因素对未来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植物油价格继续下行空间有限。10月以来,棕榈油、菜籽油、豆油和葵花籽油价格均有所回调。随着印尼库存降至更可控的水平,对棕榈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菜籽油和豆油由于主产国的丰产基本坐实,价格上涨可能性不大。2022/23年度价格预计难回高位,将以震荡下行为主。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前三季度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幅下降,四季度补库存进口动力增强但难回高位,全年进口预计降三成。前三季度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368.5万吨、同比降55.5%,为近18年来最低水平,其中棕榈油进口178.7万吨、降47.6%,菜籽油71.5万吨、降62.3%,葵花籽油30.2万吨、降71.8%,豆油21.9万吨、降79.1%。目前国际植物油价格低位利于进口补库存,下半年以来进口明显呈增长态势,但新冠疫情持续抑制国内油脂消费,叠加8月中旬以来国内大豆压榨利润由负转正、进口动力增强挤压豆油进口,预计全年食用植物油进口在7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三成。

食糖

一、国际农情

多重因素影响下2021/22年度全球食糖供求偏紧,预计2022/23年度供应将趋于宽松。受不利天气、乌克兰危机、巴西能源政策频繁调整、美国加息等因素影响,2021/22年度全球食糖供求持续偏紧。国际知名分析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最新预测,2021/22年度全球食糖产量1.853亿吨、同比增2.9%,消费量1.849亿吨、同比增2.0%,贸易量6539万吨、同比增1.7%,全球食糖供应短缺215万吨,库存消费比36.9%,创近四年最低。从主产国看,由于甘蔗播种面积增加,印度产糖3590万吨、同比增12.6%,成为全球第一大产糖国;因甜菜单产提高,欧盟产糖1692万吨、同比增14.7%;由于甘蔗播种面积增加和有利天气条件,泰国产糖量为1034万吨、同比增33.5%;受干旱和霜冻影响,巴西产糖3405万吨、同比减16%。2021/22年度全球食糖出口集中度较五年前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巴西(2500万吨)、印度(1098万吨)、泰国(795万吨)和澳大利亚(274万吨)等国。因巴西单产增加和更多甘蔗用于榨糖,泰国良好气候利于甘蔗生长,预计2022/23年度全球产糖1.911亿吨、同比增3.1%,因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和新冠疫情持续,预计食糖消费量1.866亿吨、同比增0.9%,全球食糖供给过剩300万吨左右。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前三季度国际糖价呈先下降、后反弹、再下降的宽幅震荡走势,预计2022/23年度在每磅15.5—18.5美分区间震荡。1—2月,受奥密克戎病毒蔓延、原油产量持续下挫以及印度生产加速影响,国际原糖价格从1月初的每磅19美分跌至2月15日17.49美分。3月初至4月中旬,乌克兰危机导致原油价格飙升、巴西产糖降低使得原糖价格上行至每磅20.46美分左右。之后印度与泰国产量超预期、多国宏观经济衰退、美联储大幅加息及巴西下调燃料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原糖价格承压回落,9月19日跌至一年低点为每磅17.19美分。前三季度国际原糖均价为每磅18.9美分、同比增7.7%。FAO食糖价格指数除3月和4月环比上涨外,其它均环比下跌,截至9月已连续5个月下降。综合研判,印度和泰国新糖能够出口前,四季度国际原糖价预计在每磅17.5—19美分区间运行。受印度卢比贬值降低新糖出口成本、巴西大选能源政策变数犹存、食糖供应偏宽松、美国持续加息、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2023年国际原糖价在每磅15.5—18.5美分区间震荡。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因配额外进口利润持续为负,前三季度中国食糖进口量同比减8.7%,预计四季度进口将减少。前三季度累计进口食糖350.3万吨、同比减8.7%,除4月、5月、8月进口量同比增长外,其他月份进口量均同比下滑。从进口来源看,中国自巴西进口同比下降18%,自印度、泰国、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进口激增,同比分别增260%、271%、50%和873%,分别占进口总量的73%、7%、6%、4%和3%;从进口集中度看,中国自巴西、印度、泰国进口量合计占比为86.2%;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和保税监管所进出境货物贸易进口占比分别为54.5%和31.8%。由于国内新榨季开启、食糖库存较高、配额外进口利润持续为负以及国内疫情抑制消费需求,预计四季度食糖进口将减少。2022/23年度,食糖供给过剩预期叠加多国宏观经济衰退施压2023年国际糖价,中国现行进口政策下2023年进口或有增加。

猪肉

一、国际农情

前三季度欧盟和美国猪肉产量下滑,但中国增产带动全球猪肉产量略有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猪肉继续增产。受非洲猪瘟持续及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欧盟生猪屠宰量持续下滑,同比减0.3%,由于屠宰体重下降,猪肉产量减幅超过3.5%。美国受生猪存栏下降等影响,前三季度猪肉产量为910.6万吨、同比减2.0%。总体看,前三季度欧美等主产国猪肉产量均有下滑,但受中国增产带动,预计全年全球猪肉产量略有增长。FAO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猪肉产量1.256亿吨、同比增2.5%。其中,中国5809万吨、同比增7.8%,产量超过非洲猪瘟爆发前水平;欧盟和美国分别为2291万吨和1227万吨,同比分别降3%和2.3%。USDA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猪肉产量保持增长,同比增1%。其中,由于继续从非洲猪瘟疫情中恢复,中国猪肉产量预计增长2%;受饲料价格和能源价格高企、环境保护制约等因素影响,欧盟猪肉将继续减产0.4%,至2258万吨;由于生猪存栏有增加趋势,美国猪肉产量预计达到1241万吨、同比增0.7%;巴西得益于猪肉价格的相对偏低以及出口需求旺盛等因素,刺激其国内猪肉产量增长,预计为442万吨、同比增1.6%。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前三季度国际猪肉价格触底反弹,欧盟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四季度仍将高位震荡,全年处于高位。前三季度FAO猪肉平均价格指数为101.15点、同比涨5.0%。中国作为主要进口国,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导致国际猪肉价格2021年四季度起高位下降,今年年初时跌至三年来最低仅为85.77点,之后持续反弹,9月份时涨至109.68点,累计涨幅达27.9%。欧盟前三季度猪肉价格持续攀升,屡创历史新高,9月份涨至每公斤2.10欧元(折合人民币14.6元),为历史最高水平,累计涨幅达60.0%。美国1—7月猪肉价格因生猪存栏下降持续上涨,7月份涨至每公斤2.66美元(折合人民币18.51元),此后随着生猪出栏趋稳、出口放缓,价格开始下跌,9月份跌至每公斤2.29美元(折合人民币15.96元)。后期看,乌克兰危机将持续影响能源价格和饲料原料市场,叠加非洲猪瘟、新冠疫情、通货膨胀等因素,四季度全球猪肉价格将高位震荡,2023年预计整体略有回落。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前三季度中国猪肉进口量、额均降超五成,预计四季度略有增加,但全年进口量将大幅减少。前三季度累计进口猪肉及猪杂碎203.8万吨、同比减50.5%,进口金额46.1亿美元、同比降58.4%;进口猪肉122.0万吨、同比减61.2%,进口金额25.6亿美元、同比降70.9%。其中,7月份进口量创三年来新低,8、9月份略有反弹。自西班牙、巴西、丹麦、美国和荷兰进口量合计占75.0%,同比均有大幅下降。目前国内生猪供给充足,但受国内猪肉价格开始快速上涨、传统佳节拉动消费等因素影响,预计四季度猪肉进口量将增加,但全年进口量大幅减少。预计2023年中国猪肉进口将继续下降至160万吨左右。

牛羊肉

一、国际农情

2022年全球牛羊肉供求形势持续偏紧,贸易增速相对较快。FAO 6月预测,2022年全球牛肉产量7323.5万吨、同比增1.0%,产量增加主要来自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消费量7267.3万吨、同比增1.0%,贸易量1240.6万吨、同比增2.7%。2022年全球羊肉产量1659.9万吨、同比增1.0%,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消费量1664.2万吨、同比增1.3%,贸易量在澳大利亚出口能力提升15.2%带动下同比大增5.0%,达112.0万吨。整体看,全球牛羊肉供求偏紧,产销地不平衡导致国际贸易量增幅较大。据《FAO-OECD 2022—2031年全球农业展望》预测,未来10年,全球牛肉消费量将持续下降并转向禽肉消费,中国仍将是全球最主要牛肉消费国,到2031年消费量预计还将增长10%。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多重因素推动牛肉价格持续高位,羊肉价格由升转降。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持续、乌克兰危机爆发、多国通胀加剧以及海运费高企等因素影响,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高畜牧业养殖成本,推动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截至6月30日,美国特选级牛肉价格折合人民币每公斤33.66元,澳洲羊肉每公斤29.54元,较1月份分别上涨了2.2%和9.5%。三季度,随着5月份以来国际谷物价格下行降低饲料成本,以及国际能源价格和海运费用回落,国际牛羊肉贸易成本下降。但为应对高通胀,美元连续加息,人民币贬值支撑美国牛肉价格保持高位。9月末,美国特选级牛肉价格每公斤34.5元,较6月末上涨9.9%,而澳洲羊肉价格跌至每公斤23.35元、降21.0%。预计全球牛羊肉将保持增产,四季度以及2023年,国际牛羊肉价格还将有下行空间。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前三季度累计进口整体低于上年同期,预计2023年牛肉进口量下降。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牛肉194.3万吨、同比增11.8%,5月份、7月份和9月份牛肉进口量反弹明显,环比分别增14.6%、17.5%和12.2%;累计进口羊肉27.3万吨、同比降17.8%,其中自新西兰进口同比降27.4%,澳大利亚降7.8%、乌拉圭降42.6%、智利降37.9%。预计四季度和2023年,受人民币大幅贬值、国内产量提高且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中国牛羊肉进口速度将放缓,2023年牛肉进口量预计同比下降。

乳制品

一、国际农情

受不良天气、能源短缺等影响,2022年主产区牛奶产量预计同比降0.5%,全年整体供应偏紧。据USDA最新预测,2022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受天气影响牛奶产量分别为2190万吨和870万吨,同比分别降0.5%和3.3%。美国奶牛存栏数量减少,但单产提升,牛奶产量同比将持平,为1.025亿吨。受炎热干燥天气及能源供应紧张影响,欧盟牛奶产量为1.423亿吨、同比降1.9%。总体看,2022年牛奶产量预计下降0.5%,整体供应偏紧。随着不良天气影响趋于平稳,预计2023年主产区牛奶生产有所恢复。

二、国际价格及走势判断

前三季度国际乳制品价格先涨后跌,四季度仍有下行空间,全年处于历史高位。上半年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能源价格、饲料成本及国际运费上涨,导致乳制品价格持续上涨。FAO乳制品价格指数6月份涨至150.2点,为8年来最高水平。此后随着俄乌局势趋稳、疫情反复抑制消费,该价格指数连续小幅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历史高位。9月份为142.5点,环比降0.6%、同比涨20.7%,预计四季度仍有下行空间。全球乳业拍卖平台(GDT)大洋洲全脂奶粉价格3月份涨至每吨4677美元的历史高点,受全球贸易活动增速放缓、中国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影响,从4月起该价格波动下行,9月份跌至每吨3672美元,较3月份累计下降21.5%。总体看,三季度起全球乳制品价格开始回落,四季度大洋洲大部分乳制品价格下跌4%—9%、美国跌2%—6%、欧洲跌3%以内,全球乳制品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趋降态势。随着2023年全球牛奶生产恢复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抑制乳制品消费,预计2023年国际乳制品价格总体维持高位下降趋势。

三、进口情况及趋势

中国乳制品进口量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预计四季度进口量有所恢复,全年进口预计同比下降15%—20%。前三季度乳制品累计进口254.0万吨、同比降18.7%,其中,大包粉、液态奶、乳清粉和奶酪进口量同比分别降19.1%、21.1%、25.5%和17.8%,婴配粉和奶油分别增3.3%和1.1%。从进口来源看,自新西兰、欧盟和澳大利亚进口分别占43.2%、34.4%和8.2%,同比分别降13.7%、26.4%和0.4%,自美国进口占13.5%、同比增3.3%。由于今年中国贸易商已提前使用2023年乳制品特殊保障措施配额,按照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2024年将取消该措施,明年进口的新西兰乳制品将免征关税,因此贸易商无需推迟到2023年初备货,四季度进口或同比增长。预计2022全年进口同比降15%—20%至320—340万吨。随着国内餐饮逐步恢复带动奶酪、黄油等产品消费增长,叠加国际奶价下行刺激进口,预计2023年中国乳制品进口同比转正。

来源:农民日报国际

热门活动
秘书处
电话:010-82106329
传真:010-82106329
邮箱:capiaccti@capiacct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南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