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饮食人类学与酥油茶

提到酥油茶,很多人会想到青藏高原上飘着奶香的茶碗,这是当地人离不开的日常饮品。但你知道吗?这杯茶里藏着好多学问——历史、医学、民族交往的故事都在里面。

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首届“中华优秀茶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国栋,是研究藏区茶文化的专家。

他写的《饮食人类学与酥油茶》这篇论文,就专门揭开了酥油茶的“抗高反”之谜:

为什么藏族同胞总说“喝酥油茶能缓解高原反应”?

图片

图:《饮食人类学与酥油茶》论文首页截图

原来,这杯茶的“抗高反”本事,不是随便传的,背后有三个关键支撑:

第一,藏医的老智慧。

藏医古书里说,酥油能暖胃、茶能清热、盐能助消化,这三种东西搭配起来,刚好能帮高原上的人调理身体——酥油补能量,茶清内热,盐促消化,就像给身体配了个“小药箱”。

图片

第二,茶马古道的“信任养成”。

以前汉藏之间靠茶马古道运茶,每年能运上千万斤。时间久了,大家发现:“祖祖辈辈喝着这茶在高原生活,身体都挺得住”,自然就形成了“喝酥油茶能适应高原”的集体经验。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四川“宝兴茶厂”、云南“牛心茶”等茶商,都用“火焰图”当茶叶标志(就像现在品牌的统一logo)。这种跨区域的符号共识,让藏区的牧民、汉地的茶商、云南的茶农都认可“这茶是好东西”——大家都喝、都信,“抗高反”的说法自然越传越牢。

图片

第三,故事里的情感。

文成公主带茶入藏的传说、“汉地盐泉”的故事……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把酥油茶和民族间的友好连在了一起。喝一口酥油茶,不仅是解渴,更像是在“喝”历史,喝大家一起创造的温暖记忆。

图片

所以,藏族同胞说“酥油茶抗高反”,并非空穴来风:


藏医的理论给出了“为什么有效”的科学逻辑;茶马古道的贸易养成了“祖祖辈辈都喝”的信任基础;民间故事又用“祖先智慧”强化了这份信任。


这三重力量,让一杯酥油茶从“喝着舒服”的日常饮品,变成了“心里认定能抗高反”的文化符号。


推荐这篇论文,因其对茶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当前茶产业竞争已从“卖产品”转向“卖文化”,而酥油茶的案例,正是“一杯茶承载千年文化”的典范:藏医药理论为藏茶等特色产品提供了健康属性的医学支撑,茶马古道的贸易故事为区域茶品牌构建了历史联结,社会心理机制则揭示了“文化认同”对消费黏性的关键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茶企挖掘文化价值、打造品牌叙事提供了可复制的“文化赋能”路径。


这篇论文不仅是学术探索,更是理解“茶如何成为民族文化纽带”的窗口,值得茶产业从业者与文化研究者共阅。

热门活动
秘书处
电话:010-82106329
传真:010-82106329
邮箱:capiaccti@capiacct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南414